當前,美國進口羅非魚(5-7lbs)平均收購單價$2.15/lb,進口鯰魚收購單價逼近$2.0/lb。羅非魚價格幾乎是近幾年的最低值,鯰魚價格則在高位,且有加速上漲的趨勢,二者的價格差距已非常接近。美國消費者對進口海鮮提出了更高品質的要求,2018年或是轉折點,中國羅非魚能否擊敗越南鯰魚打個漂亮翻身仗?
從美國國家海洋漁業(yè)局(NMFS)往年的數(shù)據(jù)上看,美國進口羅非魚總量經歷了連續(xù)4年的下降,不僅如此,從美國的進貨單價上看,自2014年起,羅非魚的全球市場價格每年都在下跌。
2014年美國共進口羅非魚及產品23萬噸,總值11.14億美元;2015年下降至22.5萬噸(-2.1%),價值9.8億(-12%);2016年再次下降至19.7萬噸(-12.4%),價值7.54億(-23%)。2017年上半年,全美進口羅非魚僅8.8萬噸,價值3.33億。
相反,進口鯰魚進口的量價卻在飆升。2014年,美國進口鯰魚及產品10.7萬噸,價值3.47億;2015年為11.4萬噸(+6.5%),價值3.51億(+1.15%);2016年為13.7萬噸(+20.2%),價值4.06億(+14.8%);2017年上半年為5.54萬噸,價值1.78億。
同屬于白肉魚,過去四年之間,羅非魚的市場價格以每年15%左右速度下跌,鯰魚價格每年增長10%。很明顯,鯰魚在過去幾年搶占了羅非魚的市場。
2017年毋庸置疑是羅非魚產業(yè)最困難的一年,美國進口羅非魚總量預計將不超過18萬噸。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羅非魚供應商,2013年以前,中國羅非魚的出口市場占有率在70%以上。經歷了全球市場價格的低谷,中國對美市場占有率今年或降至60%。
2018年鯰魚供應商的好日子或已到頭
至今年8月2日起,進口美國的鯰魚必須經美國農業(yè)部(USDA)“強制復檢”。監(jiān)管鯰魚及其產品的權力已由食藥監(jiān)局(FDA)正式交接給美國農業(yè)部。美農業(yè)部要求供應商和經銷商在貨品抵達美國之前,提前遞交檢查申請表,將產品直接送往其下屬食品安全檢驗機構(FSIS)指定地址接受檢查。檢查的項目包括產品認證、外觀、標簽、藥殘、微生物病原等等。
此政令的執(zhí)行,意味著進出口商需要承擔更多的檢驗費用,同時產品的滯留時間將更長。短期內可能出現(xiàn)鯰魚產品短缺,成本上漲,價格的再次上升已是大大勢所趨。
嚴格的檢驗制度或讓越南鯰魚企業(yè)盈利縮水,有評論稱越南大部分鯰魚加工廠無法達到美國標準,產品若被召回,越南方面必須承擔所有損失。2018年,越南鯰魚的出口將非常困難。
美國人愿意多花錢吃“負責任”海鮮
一份最新的調查報告(Cargill's Feed4Thought)顯示,美國消費者更加注重進口食品的安全,寧愿多花錢也要購買負責任和可持續(xù)的水產品。
此份報告源于美國四大糧商之一的嘉吉公司,他們在1000位美國人中做了調研,結論顯示,72%的美國消費者認同多吃水產品由助于身體健康,但他們更關心海鮮的來源,生產方式是否符合“負責任”和“可持續(xù)”標準。88%消費者愿意多付錢來購買可靠的產品,這一比例在美國年輕人當中更高達93%。
美國人消費的海鮮90%以上來自進口,每年進口額(2015年)約188億美元,僅蝦類產品每年的消費量就有60萬噸之多。美國當之無愧是全球最大的海鮮進出口市場,目前是,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是。
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,由于美國農業(yè)部對鯰魚進口新政策的執(zhí)行,羅非魚和鯰魚的進口博弈又將步入新的階段??梢灶A期的是,硬性政策的限制將導致越南鯰魚出口量減少,價格上漲。筆者認為這或許是中國羅非魚養(yǎng)殖業(yè)的轉機。中國羅非魚產業(yè)需把握機會,時刻跟進國際政策和市場的變化,申請認證,打造品牌提升“軟實力”,生產出符合美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,打個漂亮的反擊戰(zhàn)。